大国艺筑|寻回,世界城市原有的文脉与肌理
卡夫卡:“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是文献和见证”。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在走近中国传统古物时,总想去触摸它的纹路,哪怕只是隔着玻璃。总觉得这样,才可切实感受那段封存在其中,完好无损的岁月。
一件古物,以纹记史,从文形到图案,承载着千百年的光阴,穿越而来,历久弥新。昔日,做了历史的见证者,今朝,做着历史的讲述者。
尽管我们想竭力去看透它的每一道纹路,想读出每一道纹路所蕴藏的岁月,想还原那些岁月里的故事。但终究,在历史面前,在这些积满时光的纹路面前,人,是渺小的,如蜉蝣,似粟粒。唯有在探与寻之间,才能获得新知。
纹样之于中国的千年文化史,是朝代的文化象征。从夏商周时期起,工艺美术等装饰图案开始应用到铜器上,由凤纹、饕餮纹等富有生气的装饰工艺谱写了史上著名的青铜时代。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纹样越发丰富,兽纹成为典型,格式也不仅限于青铜。瓷器、织物、军事、建筑等均采用了不同的代表纹样,构成了时代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盛行,印度艺术开始传播到中国,几何纹样的波斯图案开始盛行,而到隋唐时期,青铜纹样逐渐消退,“以肥为美”的唐代纹样采用的便是忍冬纹等饱满、富贵的形态。至宋朝时,恰恰相反,文人隐逸的生活态度让这个时期的装饰纹样多以更生动写实的植物花卉为主。
至元代时,“织金”的多层次组合纺织图案成为了当时极具特色的工艺流传至今。明朝之后,建筑图案空前繁缛发达,龙、凤、祥瑞、云纹等图案大量运用,千姿百态。到清朝后,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巴洛克、罗可可等纹样繁琐的西方艺术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个时期的中国把“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世界东方民族装饰艺术的典范和代表。
一段纹样史,千载文化情。吴良镛先生一直认为,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城市建设和建筑的特色危机,实际上是文化灵魂的失落。城市建筑“千城一面”的问题日渐突出,一些未经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与肌理。首创·天禧的出现,以新的时代图腾给城市做了一次有机的更新。
根植于传统的土壤,汲取西方的艺术。自天禧大堂而入,随脚下蔓延而开的 “鱼肚白”大理石纹样地面是意大利的瑰宝,每一块都是依照自然纹理选石、切割、拼接,最终承袭中国泼墨山水和西方艺术意境的探求,合成传统山水海洋等自然曲线的图案,两侧则围合了西式镀钛做框架的中式纹样屏风。
首创·天禧的样板间内,每一个入户门上的纹路都是由铸匠一锤一锤凿出来,你能深深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与艺术的坚持。以鱼骨拼花的木地板,经过一道道的打磨,每一片都有自己的纹样,组合便又形成不同的纹样。在变与不变中,一个个纹样串联而成的建筑文化再现了时代文脉的传承与现代技艺的更迭。
天禧是中国的,天禧亦是世界的。
在时尚与资本横流的CBD中,天禧那一抹中国红之下,相交的几何建筑纹路巧妙的构筑成“中国结”和九叠篆“中国玺”之形态的外立面,将中华经典与国际风尚完美对接,这一新的艺术图腾赋予了城市新的肌理。
岁月流转,光景时新。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矗立起了新中国70年的锦绣画卷。70年时光,恍若昨日,历历在目。我们在岁月的肌理中回味着尚带温度的辉煌历史,在时代的浪潮中,雕刻今朝隽永的国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迈向世界的大国征程中,奋进的旋律始终熠熠生辉。
当一条条街道将建筑区隔开来,以高空俯瞰的视角,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将文化灵魂融贯在建筑中,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艺术纹样的天禧,之于CBD,将是现代以至未来无以为比,无以复加的城市名片。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