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浴行业发展史
秦汉起,中国家庭里必备的一种如厕工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桶,在房间摆放马桶的前端,会有一个布帘或屏风,称为马桶巷,用现代的文字表述来说,就是卫生间。而帝王将相为了体现身份,马桶的设计非常考究,造型如皇家太师椅,马桶的两侧还镶刻着显示身份的凤仪。洗浴方面一直沿用木制桶,放入适宜的温水,进行洗泡。还有一种就是边洗边加温的洗浴用具——地锅,铁制成品,在锅下用木柴取火,保证了热水的温度。到现在为止,一些边远的地区还沿用这些古老的洗浴方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由此可见,中国的卫浴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浴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工艺性、使用性、享受性、节能性的卫浴产品层出不穷,使得中国卫浴舞台变得丰富多彩。
外资品牌继续拓展其中国市场, 2005年后。拓宽生产线,覆盖高、中、低档市场开始触及国产品牌的核心利益,甚至一些县级市场也随处可见科勒、美标的广告牌。与此同时,国内卫浴品牌也加速发展,呈现了以箭牌、法恩莎、惠达、四维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卫浴品牌。卫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外资品牌和外乡品牌两大阵营的市场利益争夺开始逐渐激化。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卫浴市场经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2000-2005年)
外资品牌开始向中国广大的内地一级、二级市场挺进, 2000至2005年。目标再指高中档卫浴市场,与国内企业所属市场领域逐渐接近。此时,外资品牌仍然占据80%以上的中高档市场份额,低档市场份额为国内3000家企业瓜分,全国性的外乡卫浴品牌仍未诞生。
美标、科勒、TOTO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 2000年以前。锁定沿海开放乡村,目标市场直切高档宾馆、写字楼、高档住宅。外乡品牌群居于广大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两大品牌阵营基本互不侵犯。国产品牌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临近,而外资品牌却经历了利润回报率最高的黄金时期。
到了近代,中国的自闭封锁被国外的坚船利炮所洞开,被压迫的同时,也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解放前期,国外大使馆都从自己国内进口卫浴设备,这些外来品也被国人所用。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至今还留存了当时进口卫浴的遗迹,在南京中山陵纪念馆美龄宫,还保留着一个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裙边浴缸,产地来自美国美标。应该说,解放前后,是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卫浴文化的开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批的国外卫浴产品进入,带动了中国卫浴的发展。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
古代的中国人,很早掌握了陶瓷技术,但却没有想把它引入卫浴发展中。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舶来品的进入,中国人卫浴的习惯才有所改变。
至明代中后期,大澡堂的兴起,成为人们洗浴方面的又一种形式,作为大众化的洗浴场所,人们更多的是看中它的方便、舒适、娱乐性,因而一直保留至今。南京中华门外据说是明代留存至今的澡堂,三山街的三山池等等,都是中国卫浴文化的缩影,同时也证明了国人的卫生习惯。南京有句老话“早上皮泡水、晚上水泡皮”的后半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