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墙面 >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时间:2018-11-14 07:15:10 来源:网络整理
他将空间中的窗打破,或用水泥封死,在展览即将延续数月的展厅之中,形成了一个亦虚亦实,四季流转的画面。水泥封窗的窒息感,和开放形成了强烈对比,形成了呼吸的间歇反应。窗的开放,将天气的变化引入室内,带动了身体对于温度的感知。而随着想要前往窗前的愿望,还面对着踩碎玻璃的巨大声响。玻璃将人流的声音放大,一个人进入展厅时的谨慎,抑或带有恶作剧时的步伐,都被破碎的玻璃所放大。但当众人涌入,破碎玻璃的分贝尖锐,而不稳定,给观者带来极大的干扰。

刘建华《呼吸的风景》 2018 玻璃 可变尺寸
还原近乎纯粹的颜色,一直贯穿在刘建华的创作之中。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在采石场选择了石头作为原型,对尺寸、造型进行了一些修整。玻璃被打破了过往常规理解中的透明、易碎的质感,而被打磨地执著与厚重。艺术家特意将碳纤维混合入玻璃中,加固形态的强度。
YT:玻璃和陶瓷,有着很相似的过程——和温度与时间的抗衡,其中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你如何看待自己和玻璃这种媒介的这一次相遇?

而在这次个展“物镜”之中,红色的无字之碑,与黑色的不可阅读之书,在一明一暗,两个空间之中相应和。
▍无境之景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碑,与生死相连,与权力相伴。
刘建华“物镜”展览现场
他在玻璃材料上“附着”瑕疵和深色,“打碎”玻璃的透明感,其中对于玻璃材料的使用,恰恰是希望打破大家既定的认知。这与艺术所带来的对物的重新判断和认知相通。书作为书,同时也被还原到作为物的概念。刘建华在寻找可能性的同时,保持反思的警惕。
YT: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退火”项目?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黑色形体》(局部) 2018 玻璃、水泥 可变尺寸
2017年,刘建华完成作品《黑色火焰》。数以千计的黑色陶瓷构件,每一个独立而又连续,成为不断跳跃闪烁的火苗。相对独立的空间氛围,被压低的空间高度,《黑色火焰》支撑成为一个独立燃烧的场域,如同地面上飘着的火,连绵不绝,而黑色的陶瓷却又赋予其扎实的视觉存在。
▍无字之碑
图片提供:刘建华工作室

刘建华打开了展厅的窗,完成了对于《呼吸的风景》的书写。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从刘建华早期的《日常-易碎》系列,到《白纸》,经历白色的提纯。而从《方》到黑色与金色水滴的对峙。
刘建华 《碑》(局部)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的受邀艺术家,刘建华以玻璃之物,以“物镜”为题,谈碑、谈书、谈风景,伴随着巨大的破裂声,每一次对作品的观看,都是对现场的一次碾压,直至粉碎。
刘建华《呼吸的风景》(局部) 2018 玻璃 可变尺寸
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对于碑有种不同的理解路径。这种复杂,反而就是一种自由。刘建华,将碑的实体的细节隐去,不再有文字,不再有造型,如石柱般的碑体,被赋予了鲜红的颜色,如切割后的拼凑,抑或朴拙。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不可阅读之书
三件作品以有机的空间逻辑贯穿整个二楼空间。空间呈现半开放状态引入窗外的自然流动,装置的压抑感以及皮肤感知的四季变换都成为展览场域的一部分。
面对玻璃媒介的半命题创作,刘建华说,他从不是一个陶瓷艺术家。
刘建华: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陶瓷艺术家。事实上我使用过很多材料,在2000年时,我就曾经考虑过用玻璃作为雕塑媒介,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玻璃作为一种成熟的材料,它的复杂性并不在于工艺层面,而是在于材料与作品间的关系,创作概念与实施的可能性之间的平衡因此尤为重要。我希望去打破人们对于玻璃这一日常物品的既定认知。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人们为看不到的彼岸而努力奋进,而韧劲是支撑着走下去的内核动力。

刘建华“物镜”展览现场
在踏上一地破碎之前,YT专访艺术家刘建华,和他聊聊他的“退火”之旅。

当重13吨的玻璃被打碎,以身体之重,一次又一次地踩踏、碾压,完成一场势均力敌的博弈。在刘建华看来,这是用肉体完成的一次碾压。
刘建华《黑色形体》 2018 玻璃、水泥 可变尺寸
艺术家 刘建华
刘建华:其实,我在2015年就接到李力的邀请,参与“退火”项目。我一直在思考,艺术家对于材质的使用,是非项目性的,我更希望认真地对待,将对于玻璃的使用与我个人的创作方向相结合。一直在思考使用材料的可能性,去年,我正式接受了项目的邀请,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次的展览“物镜”。
围绕红色的石碑行走,气氛肃穆,但又不再高耸被仰视。自然生长的石头,被人为界定造型,其间富含矛盾,又存在束缚感。刘建华将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和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融合,却不做具体化的言说。

刘建华“物镜”个展:当艺术现场被“蓄意破坏”成玻璃渣

刘建华 《碑》2018 玻璃、碳纤维
与空间对话,是刘建华创作中一直所关注的。
刘建华《呼吸的风景》 2018 玻璃 可变尺寸
在作品《黑色的形体》之中,叠加的书,被以一种生硬的方式嵌入墙体,玻璃与水泥质感,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完成对话。他将玻璃控制在非高温区间烧制,黑色书本所指向的视觉“坚硬”当被嵌入墙面时,而被确认。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