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川: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盲道给视障人士使用,坡道则为肢残人士准备,那么听障人士的无障碍设施又是什么呢?目前全国佩戴助听器的听障人士不到10%,他们的处境是很艰难的。”石城川想打造一条专属听障群体的“盲道”,让听障人士与外界实现自由沟通。
人工智能技术,给他提供了机会。石城川成立了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书),“音指声音,书是文字。耳朵听不到声音了,但可以通过眼睛看文字获取信息,音书寓意把声音转换成文字”。
他想改变听障群体的现状
眼前的石城川,个头不高,一副学生模样,脸上淡淡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
11岁,因用药不当,一场疾病让他的世界从此变得静悄悄。完全失去听力的他靠着顽强意志,最终考上暨南大学数学系。2015年,石城川毕业后到一家跨国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
谷歌眼镜的发布,让他兴奋不已,“我也想研发一种设备,把其植入到眼镜中去,将音频转换成字幕,通过AR眼镜来显示,这样听障人士就能‘看见’声音了”。
工作期间,石城川接触到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他意识到,这是改变听障人士命运的一次技术革命。遗憾的是,他的想法得不到任何企业支持。他决定创业实现自己的想法。
幸运的是,他的想法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家人对我的处境感同身受,看到我能为听障群体作一点贡献,他们特别支持”。
石城川邀请朋友陈国强、彭驷庆加入,一起投身创业。自小对科技感兴趣的彭驷庆认为接下来的时代当属人工智能,“如果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改善听障群体的生活现状,那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他欣然接受石城川的邀请。
2016年,音书正式成立。
“音书”APP用户数已近40万
石城川的原意是设计智能眼镜,但经过调研,他们决定采取“软件+硬件”的研发模式,先开发“音书”APP手机软件,同步进行智能眼镜研发。
2016年初投入研发,翌年“音书”APP上线,实现了实时字幕和字幕通话功能,让听障人士能“看见声音”和“打电话”。
石城川给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他说话间,软件实时将接收到的语音转化为文字投放到屏幕上,使用者“看”得明明白白,与之交流毫无障碍。接听或者打出电话时只需打开“音书”软件,1秒之内就能完成语音和文字的转换。
“最受欢迎的是语音训练模块。”据石城川介绍,软件嵌入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及语音评测引擎,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听障人士进行语言训练,从而提高其发音水平。石城川自己先当了回“小白鼠”,他使用语音训练大半年,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发音水平。
“音书”APP听得懂普通话、英语、四川话、粤语、河南话,文字与语音的转换延迟在0.5秒以内。在声源和手机间隔20厘米、日常噪音环境以及口语标准的情况下准确度达95%。目前这款好用又免费的APP用户数已近40万,其中99%是听障人士。
最令人期待的“黑科技”当属团队研发的AR眼镜原型。人说话的时候,AR眼镜能把语音翻译成文字,投影在虚拟屏幕上。目前此款AR眼镜已申请到了专利。石城川即将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内心坚定无惧创业荆棘
“借助这个软件,可以让听障人士更加自信,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和周围的人沟通。”石城川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所有的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沟通。
如何实现盈利呢?石城川表示,AR眼镜早期主要以面向种子用户的试用为主,产品成熟后再推向市场销售。与国外同类软件的按时收费等模式不同的是,“音书”APP现有功能免费向用户开放,接下来会尝试对新推出的功能收费。“我们也与聋人协会、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机构、医院等实现合作关系,且通过无障碍沟通项目服务实现公司营收。”
创业路上充满荆棘。2017年底时,音书种子轮资金差不多已经花完,但团队仍然入不敷出,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幸运的是,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给我们颁发了一个‘最具社会价值奖’,无偿资助了30万元,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对于帮助过团队的人,石城川感恩在心。去年年初,音书得到了科大讯飞的战略投资。
目前公司进展非常顺利,最近团队加班加点,赶在农历新年之前上线了“音书”APP的新版本,增加了远距离翻译和全新的语音训练两个“杀手锏”功能,深受用户欢迎。“下一步我们希望能融到一笔天使轮投资,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石城川坚定地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内心足够坚定,总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叶 青)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