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十八年荒坡变绿海 村民采沙蘑乐享生态红利
大桥屯村民采“沙蘑”乐享生态“红利”
屯里,绿树成荫草木葱茏;屯外,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但在二十几年前,地处西北风口敖古拉荒坡腹地的大桥屯,“兔子来了都不拉屎”。“以前别说是蘑菇,走到屯边儿想看绿色都难。”“坐地户”张殿坤回忆,由于老百姓常年无所顾忌地放牧开荒伐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屯子方圆几十里都是光秃秃的沙包地,大伙没活路了,整天愁眉苦脸。“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风沙遮天蔽日,沙堆堵着门,推都推不开。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地下炕上还是一层黄沙。苞米都要种两茬,运气好,一亩地打粮百十来斤。”说起看老天“脸色”吃饭的日子,张殿坤心有余悸。
松伞、黄蘑、草蘑、油蘑、灰顶蘑……夏秋之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永发村大桥屯村民起早贪黑采蘑菇发财致富。这些曾饱受风沙肆虐之苦的村民从未想过,十几年前植的树、造的林,今天会把“外快”送上门来。
“最开始种树,只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结果,树成材了,玉米单产最高超千斤,林下还冒出‘沙蘑’。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生态红利吗?”村民范文玲说,今年雨水好,到现在她采的蘑菇已卖了两万多元钱,不仅还清了丈夫治病欠下的外债,还贴补了家用。
松伞、黄蘑、草蘑、油蘑、灰顶蘑……夏秋之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永发村大桥屯村民起早贪黑采蘑菇发财致富。这些曾饱受风沙肆虐之苦的村民从未想过,十几年前植的树、造的林,今天会把“外快”送上门来。
大桥屯又名“蘑菇屯”,远近闻名。春秋两季天气适宜时,全屯90多户人家三分之一采蘑菇,户均年增收过万元。日前记者采访时,屯外公路边的自驾驿站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给蘑菇过秤。“这些天正赶上蘑菇丰收,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一个人一天赚300元不成问题。”永发村党支部书记吕学武介绍,自驾驿站是去年专门为村民建的蘑菇交易场所,村民采完蘑菇运到这儿,想卖高价就守着散客,不想耽误功夫就批发给“老客”,既便利又省心。朴实的村民也围上来,争相展示“战果”:“这是松伞,这是油蘑,这是灰顶蘑,又香又嫩。松伞最金贵,晒干了拿到市场,一斤能卖到150元。”
一位在自驾驿站收蘑菇的商贩告诉记者,这一带不光是大桥屯,几乎整个敖古拉荒坡及周边几万亩林地都长“沙蘑”,大庆人都好上了这口美味。 2001年,在大庆市和油田大企业的支持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举全县之力打响“堵西北风口”生态大会战,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战,筑起一道长近90公里、宽5公里至25公里的绿色屏障,全县能种树的土地几乎铺满盖严,彻底还清了生态欠账,敖古拉荒坡也变身“绿色海洋”。
原标题:治沙十八年荒坡变绿海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