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期间 服刑少年找到学校继续求学
在后来的心理辅导中,小言的表现积极起来,并不断向工作人员表示,开学后他会好好读书,安全度过矫正期。
经过这次“看心房”辅导,赵红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在“黄丝带”仪式现场,赵红不好意思地说,经过一整年的心理辅导、教育活动,她明白自己犯了错,对家庭和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以后一定要遵纪守法,重塑人生,努力回报社会。
江北区社区服刑人员解矫宣告仪式现场。
她告诉记者,在一次名为“意象对话:看心房”的社区矫正心理辅导中,她受到的触动非常大。“老师说,这个活动主要是让我们静下心,听着音乐想象一所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及周围的场景。”
社区矫正的工作怎么做?慈城司法所副所长林明说,主要是每月的“两个8小时”——8小时教育活动和8小时公益劳动。“两个8小时”由政府购买,通过“一席阳光”具体执行。此外,司法所还会对每名服刑人员按月进行犯罪核查,如果重新犯罪或涉及违反行政法规的情况,服刑人员将被进行警告或收监。刑期结束后,举行解矫仪式,之后便可回归正常公民生活。
隐瞒犯罪所得被判刑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使矫正对象改造自我,重新回归社会。”江北区司法局副调研员薛冰说,江北区社区矫正工作一直走在我市前列,去年开始,江北区社区矫正工作引入社会化服务,举行“黄丝带解矫仪式”也是社会化服务开展工作的具体举措。今年,江北区在全市率先通过公平竞标的方法与一席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等两家社会组织机构续约,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
聚众斗殴少年与“犯事”时相比判若两人
美国电影《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名入狱3年的犯人在出狱前夕,给妻子写了封满含悔恨与歉意的信。他满心期待回家,但又认为自己犯了错,没有资格要求家庭接纳他。因此,他提出一个建议:如果妻子愿意接纳他回家,就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如果他在树上看不见黄丝带,也就明白妻子的心意,将乘车远去……故事很伤感,但结局很美满。他回到村口时,看见妻子、儿子、女儿和全村的人都在老橡树那里等待着他的归来。后来,这个故事经媒体报道传遍全国,引起很大轰动。至今,人们还用黄丝带来指代接纳那些犯过错的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深意。
“铭记教训,不忘社矫事;拒绝重犯,不走回头路……”昨日,在江北区举行的一场社区服刑人员解矫宣告仪式上,17名本月即将解矫的社区服刑人员举起右手集体宣誓,并系上了象征“欢迎重获自由”的黄丝带。
找了学校继续读书
小言的父亲对小言上心,多次陪伴小言参加心理辅导。知道小言希望再读书,就一直为此奔波。春节后,经过“一席阳光”推荐,小言终于在宁波一家成教学院继续读书,这也成为打开小言心理防线的一把钥匙。
记者从一席阳光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去年3月,该中心开始进行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接收了江北区庄桥、甬江、慈城、洪塘等4个涉农街道(镇)的服刑人员。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7岁。
据了解,该中心今年还将推出全市首个专门针对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的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以及服刑期间的“两个8小时”、心理跟踪、再犯罪风险评估、职业技能培训等详细情况实现“一键呈现”。
案例
34岁的赵红(化名)是这次解矫的服刑人员之一。去年,她因为隐瞒犯罪所得被判处1年3个月有期徒刑,缓刑1年6个月。作为一名母亲,刚进入社区矫正时她心理压力非常大。
尚未成年的高中生小言(化名),罪名是聚众斗殴,后到社区进行矫正。小言老家在安徽,与父母、弟弟在宁波生活多年。提起那段不愉快的过去,小言说,当时和同学一起去参加生日会,然后大家起冲突了,他并不知道这是犯法,以为只是帮同学打架。
智能管理系统让矫正情况一键呈现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