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堡资金饥渴赴港求远水 黄炽恒错判形势朝花夕拾
海伦堡10月22日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海伦堡是一家大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业务遍布全国。主要开发住宅物业、商业物业和创意科技园。海伦堡于1998年在广东省开始开展业务,已于发展早期在广州、珠海、中山、佛山及惠州等广东省主要城市建立稳定的市场地位。凭借在广东省的丰富经验,已进入中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市场,并创建战略性全国据点。
错判楼市,老牌房企“赶了个晚集”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很多中型房企面对市场竞争均需要更多资金进行扩张,登陆资本市场是实现规模增长的重要一步,将为其下一步规模发展做好准备。”
内地房企公开认购不足:上市成了找朋友垫底帮忙
截至今年10月26日,黄炽恒仍持有上海莱士(002252.SZ)446万股,流通市值1.22亿元;截至10月23日,持有康弘药业140万股,流通市值0.73亿元。
该团队在股市鲜有失手,已知唯一一次投资不利发生在8年前——投资钢研高纳(300034.SZ)亏损500万元。
存货质量成关键
与此同时,随着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收紧,海伦堡也面临着发行不利的融资形势。黄立冲认为,现阶段对房企赴港IPO发行较为不利。目前港股IPO的基本现状是,房企很难在市场上不加任何附带条件地发售股份。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在上一轮市场周期中,“低地价”策略虽然拖慢了海伦堡的扩张步伐,但其得以用较低的成本扩张布局,搭乘上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列车”。一些原本区位较偏的土地价值跃升,给海伦堡带来利好。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海伦堡内部人士称公司2018年的内部目标是500亿元。据此,2018年剩下3个月时间,海伦堡还有近170亿元业绩需要完成。在楼市寒冬下,海伦堡第四季度承受着一定的业绩压力。
2014年,黄炽恒认定房地产行业已经过了黄金时期,进入困难期,“未来多种因素都会制约房地产的发展”。然而接下来的三年,房地产行业走出了一波上升行情,楼市量价齐升,房企纷纷高杠杆、高周转大干快上。
在住宅物业开发方面,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海伦堡来自物业开发及销售的收益分别为97.39亿元、141.23亿元、142.21亿元和38.4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99.4%、99.3%、99.1%及98.2%。
作为最能直观反映房企债务水平的数据,海伦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的净债务权益比例分别为128.0%、69.4%、83.4%、103.1%,显示出偿债压力较大。
奥陆资本总裁兼投资总监、原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洲地产研究组组长蔡金强表示,“现在内房企香港上市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不好来形容了,因为都是找自己的朋友鼓吹做投资者,把事情弄成,把盘子接下来,如果今年能上市,就意味着在几个月前跟朋友打交道做基石,可能对方不容易变卦,如果明年上市的话,可能基石投资者都很难找得到。”
据《投资者报》报道,当下内地房企香港上市环境并不理想。以美的置业和大发地产为例,美的置业公开发售有效申请占总发行0.25倍,大发地产公开发售有效申请占总发行0. 32倍,公开认购严重不足。
今年上半年,海伦堡流量销售金额实现201.3亿元,同比增长36%,但与前两年89%的高增长相比,增长势头大幅回落,如今又遭遇楼市急冷,能否再高速成长已经非常令市场担心。
不过,在将上述土地变现之前,这些城市的土地是否能以自身价值,吸引足够多的资本,助益海伦堡继续向前发展,目前尚未可知。
2012年,上海莱士股价继续上涨,黄炽恒兄弟俩浮盈3个多亿。
严跃进表示,从企业上市的心态来说,加快开发的动作或也是为了提高新开动等数据,这样目的是为了证明企业未来可售项目多、潜在销售业绩成长机会大。当然类似违规或违法操作,若是被查处或者出现维权等工程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而且目前查处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市场的动作较多,企业需要注意加强管理。
关于目标规模增速提速,海伦堡内部人士表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规模是基本的指标,考虑到资本市场融资、行业排名的影响力、生存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百强以外的房企很难拓展资源,海伦堡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规模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赴港上市则成为了国内中小型房企最为青睐的融资方法。今年以来,包括正荣地产、弘阳地产、大发地产、美的置业均在今年完成港交所上市,接下来还有海伦堡、恒达集团、银城国际、德信中国在排队。
据财联社报道,海伦堡最初在广州番禺开发的华锦新城、中颐海伦堡、海伦堡御院等项目,至今都留有不错的市场口碑。靠着这些项目,早期的海伦堡几乎垄断了番禺南部整个高端市场,获称番禺楼市“高端王”。
内地房企海伦堡拟赴港上市
然而事实是,接下来的三年,房地产行业走出了一波上升行情。楼市量价齐升,房企纷纷高杠杆、高周转大干快上,海伦堡却因为误判形势,在“冲出广东,走向全国”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一条求稳路线——放弃高端路线,产品定位下沉,转向中山、江门、四会、肇庆、惠州、长沙、武汉、西安等二、三线城市低价拿地,审慎扩张。
这在今年全国各地纷纷加大房企审查力度的背景下,海伦堡的“不合规”显然与“形势”相悖,这可能会成为其IPO路上的大隐患。
同时,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海伦堡控股拥有的现金分别为12.8亿元、24.69亿元、45.96亿元及51.55亿元。
对于内房企赴港IPO热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道:“一方面,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的逻辑在于,无规模即无市场,靠单纯的项目销售难以快速做大规模,而IPO计划等其实是有较好的机会的,所以是企业快速做大规模的一个模式。另一方面,在国内楼市调控持续严厉的背景下,这将促使其积极谋求新的融资平台。”
由于项目布局比较冷僻,后期销售都比较困难,大大迟滞了海伦堡的扩张步伐。2015年,海伦堡营收仅98.02亿元,尚未突破百亿关口。
海伦堡1998年创立于广州,作为经营20年的广州老牌房企,业务仍在百亿规模徘徊,可以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原因主要是创始人黄炽恒对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误判。
据中国网报道,随着国内融资环境收紧,内房企赴港IPO正形成一股热潮。今年以来,多家内房企启动赴港上市,继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的正荣、美的置业以及大发地产,又一家内地房企海伦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迈出上市第一步。
但是随后海伦堡并未坚定在广州大本营深耕的决心,而是转向二、三线城市拿低价土地,并将产品定位下沉。由于布局的项目多位于地段并不太好的区域,海伦堡最初的扩张并不顺利,这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海伦堡早期发展步伐,错过了地产做大的黄金时代。
根据海伦堡招股书的募资投向,资金一是用于将于2021年底前通过在公司目前运营及计划扩张所在的城市寻求并获取地块或合适的并购机会,用于土地收购以增加土地储备;二是用作开发现有物业项目(即昆明海伦堡中央广场、中山板芙项目及中山金色港湾花园)的建设成本;三是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对二级市场投资,黄炽恒此前对媒体称,有一个3人团队在其背后,几乎其所有证券投资全部由这个团队操刀。
2014年,黄炽恒斥资亿元认购新宝股份1000万股,成为最终确定的19家有效报价投资者中唯一个人投资者。
往绩记录期间,海伦堡业务经营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伦堡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98.02亿元、142.27亿元、143.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0%。同期,年度溢利分别为人民币8.36亿元、28.98亿元、19.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3.9%。
如果此次能顺利上市,海伦堡是今年第五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房企,但是此时选择赴港IPO,之前上市的内地房企都出现了未获足额认购、股价破发的情况。因此,海伦堡的融资需求迫在眉睫,但前景难言乐观。
2015年,海伦堡曾传出准备赴港上市,并将集资额暂定约11.7亿至15.6亿港元,但未能成行。
招股书资料显示,海伦堡有10家项目公司在取得所需的许可证前,就已开始违规开发;有10家项目公司偏离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制度;另有11家项目公司偏离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范围。此外,海伦堡还存在未替其若干雇员缴纳足够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等等不合规事项。
截止目前,除海伦堡外,还有多家内房企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包括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德信地产、河南许昌的恒达集团、江苏南京的银城国际、辽宁大连的万城控股。
从目标制定来看,海伦堡显得较为积极,2016年的销售金额都不到200亿元,三年冲千亿着实压力凸显。
相对于大型房企,中小房企敏锐度不够,在市场好的时候跟随大势展开规模竞争,当市场向下,高负债和现金流或将成为中小房企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这种“龟速发展”与黄炽恒有很大关系。黄炽恒学建筑出身,对项目设计规划要求颇高,精益求精。海伦堡早期在番禺先后开发了华锦新城、中颐海伦堡、海伦堡御院、花样年华、流金岁月等项目,基本上都是“高举高打”,获称番禺楼市“高端王”。据说,其装修标准每平方米高达五六千元,可与星河湾媲美。
股权收购也是海伦堡实现扩张的途径之一。仅今年上半年,海伦堡便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收购规模。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海伦堡分别收购了4、9、21和21家公司的股权。
编者按:10月22日,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伦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与招银国际,正式加入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队伍。
根据海伦堡最新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17年及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物业开发及销售所得收益占我们总收益重大部分,分别为人民币97.38亿元、141.23亿元、142.2亿元、29.61亿元、38.45亿元。”
截至2018年8月31日,海伦堡在全国拥有112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40万平方米,涉及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华西地区及华中地区的12个省(直辖市),共31个城市。
在布局方面,海伦堡的招股书显示,其至今已有112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或项目阶段,总建筑面积约为2340万平方米, 已在主要位于珠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华西地区及华中地区的12个省及直辖市的31个城市。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