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木 >

红木产业掀起“机械革命”(图)

时间:2018-09-02 22:00:56 来源:网络整理
  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机械是否将代替人工?
  “除了现有50名工人,公司现有的雕刻设备一共有50台。从产能角度上说,如果单纯用人工来雕刻,200名工人的产能还比不上这50台机器。”李仲良表示,引入机械带来了生产效率飞快的提升。雕刻机器,目前可以承担红木雕刻中大部分简单线条性的打坯工作,机器由电脑控制,雕刻出的线条精准,其效率和质量都远远大于人工。前期的打坯工作由机器完成后,一些复杂精细的雕刻工作,再由雕刻师傅手工精雕细琢完成。

  机器可提高效率但不能替代人工雕刻




从产能角度上说,如果单纯用人工来雕刻,200名工人的产能比不上50台机器。王云


  雕花是红木家具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但是在大涌镇很多红木家具企业中,这项手艺活,已经不再只由雕刻工人来操刀完成。





从产能角度上说,如果单纯用人工来雕刻,200名工人的产能比不上50台机器。王云 摄

  人工拓荒产业,为红木家具打下产业基础。机械则后发制人,逐渐成为官方看重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近年,市、镇提出的“机械换人”理念,机械与人工的关系应该如何平衡?这是红木产业从业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过完春节,企业密集的地区往往会出现用工紧张的现象。但今年对于中山红木行业来说,反倒“因祸得福”,其中,“机器换人”功不可没。
  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涌红木家具雕刻技艺的传承人,李仲良表示,在企业的多年发展中,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了机械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在一些生产环节中,机器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甚至都优于人工。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机器仍然不能够替代人工,尤其在雕刻环节上”。

  据中山盈联汇(国际)红木家具广场负责人公柠介绍,在红木行业,尽管机器技术被大量引入,但机器在雕工方面会显得僵硬死板,好的红木家具还必须经过人工打磨,才能使家具显得更加生动细腻。所以,对于木工师傅的手艺要求也会比较高。但总体而言,今年对于木工师傅的需求确实没有以往那么强烈。
  产业链效率一年内提高20多倍

  引进先进设备干燥木材,除了提高效率、节省人力,三稀堂还将节能减排放在了重要位置。三稀堂引进的太阳能干燥设备,完全摒弃了用燃料提供热量的烘干工艺。而是采集太阳能提供木材干燥所需的热量,只有电脑操作系统和空气循环环节,才用到总占比10%的电能。这让烘房变成了零排放、零污染和低能耗的环保设备。

  日前,记者看到,在三稀堂的原木切割车间内,最新的第三代全自动龙门锯,已经安装完毕,即日将投入使用。李可伟表示,这一代的龙门锯开料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每分钟7米左右。相比去年5月的第一代机器,整个产业链生产效率将提高20多倍。


  李仲良表示,虽然企业现有工人的数量与十多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企业的产能因为引入机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红木产业中,机械已经替代了人工的很多工作,并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声音
  早前,红博会主会场的展馆中,现场举办了一场红木雕刻大赛,而紧邻赛场的,是今年红博会首次开设的机械展区。这是机械和手工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红木文化盛会上的首次交锋。在中山市红木产业中,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相互融合,则在多年前已出现。

  红木家具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如何以机械换人,红古轩是最早开始“吃螃蟹”的企业之一。昨日,工人下班后,红古轩的红木家具生产车间内,50台机器依然在轰鸣运作,钻头按照电脑设置的样板自动运转,木坯上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花纹样板。该公司负责人李仲良介绍,1997年开办企业时,整个厂内只有50名员工,2005年前后,公司首次引进自动雕刻机,至今这些机械已经历多次更新换代,仅淘汰过掉雕刻机就有30多台。
  据了解,中山红木行业今年用工宽裕,主要是由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导致红木市场不再像以往那么“红”;其次,红木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效果,从开料、干燥到雕刻都因为机器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省去大量人工,对于普工的需求量不再像以往一样多,之前可能各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好几个普工协助,在“机器换人”后,几乎一个生产环节只需要一到两个普工即可。
  机器可提高效率但不能替代人工雕刻

  邓泳秋 方然


  不仅如此,这两个原因还导致以前特别抢手的木工师傅“过剩”。因为很多红木小企业的减产裁员导致之前特别抢手的木工师傅现在都比较闲,从而大量涌入一些大的品牌企业。

  机器换人为红木用工“降压”


  李仲良介绍,过去企业各自独立进行自己的木材烘干,每家企业都需要建立烘房,需要解决燃料、人力等多方面的需求,自然增加了不少开支。而红古轩的干燥中心,采用由中科院研制的木材干燥控制系统,一个大型干燥室,只需要一台电脑即可自动控制,整个干燥中心的24间干燥室,只需要24台电脑,在设备调控方面,仅需要非常有限的人力即可完成。采用专业的烘干系统,电脑可以科学地调控木材的干湿度,可将优质木材的出材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新烘干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烘干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过去6个月的干燥周期,现在木材进出干燥室,只需要1-2周的时间。
  在红木家具生产环节中,木材干燥是重要一环。而木材干燥集约化平台的出现,也让机械代替人工的优势凸显出来。
  一人一台电脑操控数十套烘房



  企业内部,“机械换人”逐渐推进。同时,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一些企业也嗅到了商机,选择引进先进设备,走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承接其他企业的专业服务,在产业链中推行以“机械换人”。

  三稀堂副总经理李可伟介绍,这套全自动烘干系统在运作中,也将人力使用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个人操作一台电脑,甚至可以控制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烘房,数据设定完成后,烘干过程不再需要操作员调控设备,只需偶尔监视相关数据变化即可。

 
  近日,大涌镇侨发工业园内一间繁忙的红木开料车间门口路边,摆放着5台锈迹斑斑的卧式带锯,这些设备属于中山市三稀堂红木制品有限公司。相比三稀堂公司车间内正在嘶鸣运作的机器,这些被闲置的带锯,仅仅是去年5月份才刚投入使用,距今不足一年。因为机器几个月就升级换代一次,这些机器还没有等到出现故障,就已经被生产效率更高的新机器替换。
 
  大涌红木家具雕刻技艺传承人李仲良:
  中山沙溪镇状元坊市场部总经理陈文清女士告诉笔者,以前因为市场环境好,大小企业都在开工,增量增产,导致木工师傅尤其是手艺熟练的木工师傅很抢手,现在很多小企业减产裁员,一部分工人转而涌向大企业。以前是企业不断高薪去挖人,现在可以根据手艺挑选木工师傅。她说,像状元坊这种做高端产品的企业来说,对于木工手艺要求很高,现在木工师傅多了,就可以挑选一些好的木工师傅来做更多的精品家具。
 


  50台机器生产能力超过200名工人
  李仲良表示,目前在自己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器只能进行简单线条的打坯工作,在机器进行粗略雕刻的模板上,再进行精雕细琢,最终完成产品的雕刻环节。“机器雕刻的花纹比较单一,甚至一些比较精细的线条,也难以完成。在一些复杂的雕刻中,更加难以做到生动。要传达出红木雕刻的神韵,只有人工能做到。而且,完全依靠机器完成的产品,价格也比不上带有人工的。”李仲良称,目前,企业生产中,机器和人工融合的生产方式比较常见,既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品质。

netease


  “从采购原木运回来,到开料、烘干、雕刻、组装等等,什么都要自己做,工序太繁琐了,成本也高。每个环节都自己做,每个环节都无法做到最好。”三稀堂副总经理李可伟介绍,去年,三稀堂开始重点集中承接其他企业的开料业务。李可伟介绍,早期的开料工具因为缺乏精确度,造成原木浪费情况严重,“很多贵重的木材,在开料时变成了木屑”。企业与机械设备制造商,不断共同研发改进设备,让开料设备的精确度和运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涌红木家具雕刻技艺传承人李仲良:
  现场
  纵深
  由于数控开料设备,这两年正处于快节奏的研发提升阶段,因此,换代节奏快导致其淘汰率也很高,公司一年间淘汰的设备价值已经超过百万元,但是这种投入依然是值得的。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