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木 >

独门锔艺瓷器重生 “杨锢轳”痴迷祖传绝活

时间:2018-07-24 07:32:59 来源:网络整理

  11.博山人立琉璃艺术博物馆

  18.周村烧饼博物馆

  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这一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流传了上千年。

  但杨涛对锔瓷的热爱始终难以释怀,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他就研究锔瓷技艺。爷爷去世多年,有些珍贵的锔瓷工具也被破坏了,他就自己制作工具。有邻居家的碗、盆打碎了,需要帮忙的,他就免费给锔。目前,他的工作室有3000多种锔瓷工具,一半以上都是自己制作的。

  10.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

  淄博市文广新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说,锔瓷技艺不仅是一项民间绝活,更是研究民间技艺、经济、文化特征的活化石。该技艺对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复原文物以及修复古旧瓷器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传承锔瓷技艺,将对传统工艺的振兴、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4.淄博市在堂鱼盘艺术博物馆

  作为杨氏锔瓷第五代传承人,杨涛一心想将锔瓷技艺发扬光大。他前往全国各地拜师学艺,凭着自己对锔瓷的悟性,加上10多年的刻苦钻研,在继承老手艺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锔艺行当里锔件、补件、包口、配饰、镶饰72法136技,始创独龙锔、无缝扣接壶盖、走水密封、壶盖内双向拉伸、包马蹄嘴、水火交融技法等独门绝技。他用8年时间钻研锔钉,制作出最小的2毫米锔钉。

  自接过锔瓷手艺,杨涛认真对待每一件修复品,力求“锦上添花”,为将祖传老手艺传承下去默默努力。

  9.陶瓷雕塑博物馆

  21.周村丝绸博物馆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逐渐有外省的年轻人前来学艺,杨涛手把手地传授,后来人越来越多,就举办培训班,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独门手艺。

  2.淄博市青岭内画鼻烟壶博物馆

  4月24日上午,在淄川一家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锔瓷技艺传承人杨涛。自接过锔瓷手艺,杨涛为了将祖传的老手艺传承下去,刻苦钻研,传承创新。他说,锔瓷不是一种单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儿,要用心才能完成,希望这门老手艺可以传承下去。

  27.临淄区文化馆非遗展厅

  1.淄博尊峰镶嵌艺术老琉璃博物馆

  7.淄博刻瓷博物馆

  在传承中,杨涛十分注重“艺品”和“人品”。他说,锔瓷不是一种单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儿,要用心才能完成。他还是习惯挑着爷爷留下的扁担和家把什,去参加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他希望锔瓷这门老手艺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23.周村馍馍酱故事馆

  5.陶瓷烧制技艺博物馆

  相比如何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让锔补过的瓷器更加美观,杨涛更关注如何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他说,锔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这门手艺与自己有缘分,应该让它在自己手中传承和发扬。

  传承重“艺品”“人品” 

  4.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

  26.临淄上河鹧鸪戏楼

  30.红莲湖非遗博物馆

  修复一件瓷器少则几周,长则数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不少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学,坐不住冷板凳。

  20.周村周家老染坊博物馆

  29.唐山镇八里村民俗实物博物馆

包口、锔件、镶饰,原本破裂的瓷器,在杨涛手中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8.淄川肉烧饼制作技艺博物馆

  28.桓台县文化馆非遗展厅

  31.高青县民俗博物馆

独门锔艺瓷器重生 “杨锢轳”痴迷祖传绝活

  13.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

  15.博山区颜山艺术博物馆

   刻苦钻研创独门绝技 

  锔瓷技艺能使破碎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换成另一类具有观赏和艺术价值的瓷文化工艺美术品。4月24日上午,在淄川锔合居锔艺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锔瓷技艺传承人杨涛。

  杨涛,非遗锔瓷技艺传承人,杨氏锔瓷第五代传承人。家住淄川,1964年生,自幼受爷爷、父亲影响学习锔瓷技艺,修缮、完备家传锔瓷工具,并改良锔艺传统技法。1997年,成立锔合居锔艺工作室,从事细活、秀活、文物修复等工作。

  3.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

  32.齐鲁酒文化博物馆

  25.临淄区凤凰镇南金村民俗博物馆

  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用一句话来介绍,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进行修复。史料记载“瓷碎用锔钉锔,盛汤而不漏”,就是描述的锔瓷技艺。

   痴迷热爱难释怀 

  22.王村醋博物馆

  关于锔瓷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个叫胡丁铰的人,是锔瓷、打锡壶、星秤三业的祖师爷。他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锔瓷、二徒弟打锡壶、三徒弟星秤。后来三个徒弟将这三项技艺发展成了三个不同的行业。

  类似的小故事不胜枚举,正是杨涛的那份认真、坚持和热爱,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也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让锔瓷技艺为更多人所知、所识。

独门锔艺瓷器重生 “杨锢轳”痴迷祖传绝活

  在杨涛的印象中,爷爷杨玉贞经常挑着一副扁担走街串户,扁担上放着所有家把什:木质的工具箱,金刚钻等各种锔瓷工具,还有软化铜片用的烤炉。爷爷盘腿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叮叮当当”锔补着各类瓷器。一件件碎裂的残片,在爷爷的手里摇身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独门锔艺瓷器重生 “杨锢轳”痴迷祖传绝活

  19.周村福王红木博物馆

  多年来,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找他做活,至今已有3000余件。杨涛回忆,几年前,一名北京客商找到他,希望他将容积仅180毫升的手把壶复原,当时,壶体已经破损成17片。他仅用了两周时间,便用579个锔钉将手把壶复原。还有一次,一名滨州客人送来了祖传将军罐式花瓶,当时瓶口破碎,用黑色沥青修补过但不美观,杨涛用了3个月的时间,先是除去了瓶口的沥青,然后钉上锔钉,将它变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杨涛研制出仅2毫米的锔钉。

  24.锦灰堆展示馆

  清朝时期,“锔瓷”技术开始分化为两大类。一类叫做“行活”,也叫“粗活”,以修复民间生活用品为主,如锔盆、锔碗、锔大缸,所用的金刚钻、锔钉大且粗糙,锔钉为铁质。另一类叫“当活”,也叫“秀活”,是为达官贵族、八旗子弟把玩而做,所用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更是用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流传至今的就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等,“秀活”也逐渐成为古玩行里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

锔瓷之美。

  杨涛告诉记者,他还有个称号叫“杨锢轳”,这个名字体现着家族传承技艺的渊源。他的爷爷杨玉贞、父亲杨光盛都从事锔瓷。“我爷爷最早原是名铁匠,后来改行锢轳匠,也就是锔匠,当年可谓家喻户晓。”

  12.博山陈氏红木博物馆

  33.沂源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

  “秀活”展现独特魅力 

  文/图 记者 康嵩 伊巍 通讯员 翟兆京 徐明

  17.博山爱美琉璃艺术馆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说的就是民间传统手艺——锔瓷,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流传上千年,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窥见锔瓷人的身影。

  爷爷“锔盆、锔碗、锔大缸喽”的吆喝声贯穿着杨涛的童年,所以杨涛对锔瓷有着特殊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锔瓷手艺愈发痴迷,起初想靠这门手艺为生,遭到家人的反对,父亲执意让他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

  ■ 非遗知识

  个人简介: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