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房屋拆除后在距离原址西南方向约500米的地方复建了这组建筑,不过图书馆加高了两层,比例失调,不伦不类。

从稳定性来讲,由美国进口的这套钢制书架在1929年装置完成至今有70余年的时间,我在当日踏上去时仍能感到它的那种牢固,在接口处没有感到丝毫的松动和摇晃。而且由于是钢结构,所以在韧性上要比一般砖结构的建筑要强,也就更加经得起地震或者是战争期间炮火的冲击。从采光上讲,它每一层之间是由钢网支撑,并铺以玻璃钢作为楼层地面,书架间的过道正对着窗户,所以光线可以从上下左右射进来,只要是阳光充足,在书库内阅览几乎可以不用点灯。

刚接手这项业务时,我还不知道
沈阳有这样一座图书馆,也不了解“满铁”是怎样一个历史上的机构。
当初为何要采用这样的大型钢制书架呢?从那天我在馆内看到的一本图片集《建筑写真类聚——美国图书馆建筑》可以判断日本当时是效仿了美国图书馆的先进经验。

满铁在图书出版整理的计划上也是很宏大的,根据满铁大连图书馆第三任馆长所著文章的介绍,满铁曾想把抗战期间伦敦泰晤士报特派员莫里森博士所网罗的有关东洋的初版书籍全部购买过来,而且还有要复写在北京的四库全书的大计划(后因经费及人员原因停止)。
从书架到支架、从每一层的楼板到楼梯,每一处连接、每一处建筑的支撑完全由这个浑然一体的钢铁架子所充当,外砖墙不过是一件挡风雨的外衣而已。精密的搭接、可分可合的架构无不体现着建筑的用心。另外这个书库还安装了机械运书轨道,可以便捷地把放在高层的书籍运送到楼下。每一层的书架底座可以上下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书籍。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