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上涨不能找中介背锅,土地财政模式务须刮骨疗毒
最近几个月,各地房租飞速增长引发热议,尤其以北京、深圳涨幅惊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舆论众口一词地指责是中介借助资本的力量炒高了房价。官方也非常迅速地约谈相关中介企业,各地纷纷加强监管“黑中介”。部分中介企业也诚恳认错、承诺整改。看似事情已经有了一个交代。不过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而且涨上去的房租降了吗?如果整治真正起了作用,那房租应该降下来才对。为什么房租最近一年暴涨?未来还会继续上涨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流行的观点。有人认为房价暴涨是房东推动的,因为他们把最大头的房租拿走了,是最大受益者。房东收益最大没有错,但如果因为这一点就断定是他们推高了房价,那为什么他们不早点推高,非等到现在呢?如果他们能任意地推高房价,那为什么只提高20%,而不是推得更高呢?还有一种更主流的观点,认为是中介和资本推高了房价。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没有抓住问题最核心的部分。比如有人说长租公寓在资本的挟持下,以超出市场平均合理租金20%到40%的高价收房。这其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从来没有什么合理价格,只有成交价格。对于商品,买卖双方都在自己心里做出了估价。买家决得商品价值高于价格,卖家也觉得价格比商品对自己的价值高,只有都觉得自己赚到了,两厢情愿,买卖才能成交。那中介如果“囤房”,能达到“垄断”地位,推高房租吗?很难。短期可能有效,但人会做出反应。即使中介现在掌握了100%的出租房源,但长期来看也不会维持垄断。房子的可替代性很强,转换成本较低。、价格足够高时,需求者会转变为供给者。市区有房的大爷大妈、工薪阶层,本来房子是自住,但现在一个月能租一万多快,自己到郊区花几千租套房住,每月能净落1万,不比上班强?新增的合法或不合法的房源会层出不穷,以前空置的房子、城中村、远郊区县、北京周边省份、农村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都是替代的方法。价格够高时,就会把原先沉淀的供给激发出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租售比高、租金回报率低,所以房租会提高到“正常”水平。这其实是不恰当的对比造成的。比如这种观点认为外国1:200的租售比是正常的,现在中国明显过高。不过这忽视了市场环境的不同,外国土地可以自由交易,中国土地由政府独家垄断,垄断造成地价明显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比租售比,就好像两个人比跳远,但一个人在地球,一个人在月球,根本没法比较。所以租售比太高的原因,并不是租金太低,而是房价太高。租房买的是当下的使用权,看重性价比,而买房除了使用权,还有未来预期的收益。租售比的差价,就是这个收益的折现。外国房子租售比低,是因为大家预期未来房价不会迅猛上涨。中国正相反,预期房子能保值升值,所以现在原意花一个高价买房。而租金只受当下的供求关系影响,不会因为你买房贵了,我就要多掏租金,你不租我找别人租去,房东没辙,只能接受,所以租售比高。不是房东推高的,根本原因也不是中介和资本,那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这轮房租暴涨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供给不足。2017年,北京拆除违法建设5985万平方米,同期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75万平方米,保障房销售面积267万平方米,合计1142万平方米,不及当年拆除面积的1/5。而2018年,北京计划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和销售面积也没用大增,由此可知房屋的供需矛盾还在进一步恶化中。我们永远要记住: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变化反映了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不是卖家定的,也不是买家定的,而是大量买卖双方在市场中共同博弈形成的。买家和卖家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买家和买家、卖家和卖家之间才是竞争关系。供给明显减少,而各类租赁住房未能及时跟上,供需突然失衡,房租自然不可避免会上涨。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理解了“资本炒作”其实是背了黑锅。政府现在的措施是约谈中介企业,要求不得涨价,但没有提增加租赁房建设用地,也没有提新增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有报道说北京将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但其实这还是2017年就已经有计划的那部分,并没有新增。所以并不是中介“炒高”了房价,中介只是“报告”了市场行情。永远要记住:“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所有“价格操纵”,都是通过操作“供求关系”达成的,或者是真实的供求量,比如下大雨蔬菜减产价格就会提高;或者是人们脑子里想象的供求量,比如比特币数量有限有投资价值。政府如果进行价格管制,就会出现官方价格和黑市价格,而黑市价格往往更有参考价值。那中介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当然也有责任,中介和资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介公司的盈利模式,从原来收取一次性的“服务费”,转向现在当“二房东”,吃“差价”。一个原因是,供求关系的转变向价格上升的传导存在时间差,中介公司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变化,迅速做出调整迎合市场的变化。但未来,当房东发现了这个变化,开始提价之后,中介“吃差价”的空间就会被压缩,利润减少,一些运营效率较低的中介平台会被逼退出。那么未来租房市场走势会如何呢?首先,大部分现在冲进租房市场的企业会倒掉或转型。一部分企业名为做租赁,实为搞金融,或者说得难听点,就是搞诈骗。现在政府正在对这部分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整治,相信类似企业会很快退出市场。不过即便如此,长租公寓的前景也不太好。因为即使是已经上涨了的房租,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中介挣的是差价,而且要考虑机会成本、资金成本。现在的租金回报率已从2017年10月历史低点的1.35%,上升到2018年7月的1.57%,但这与已公开发行的长租公寓ABS和REITs产品收益率4.5%-5%仍有较大差距。如果依靠资本市场的投入来搞长租公寓,那其实是赔钱的。如果开发商或者中介以自有资金搞出租房,那还能多扛一阵子。如果资金来源是贷款或者发债,那收益率不能低于银行贷款或者债券的成本,否则压力巨大。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房企以住房租赁业务为名,实际上拿发债融的钱干别的去了。我觉得现在入局的资本和这些房企、中介,是在赌未来房租会继续快速上升,足以使其能够盈利。预测未来房租走势,短期看整治违建和城中村的力度,长期看新增土地的供给。总体而言,供应总量不足,而且从供地到形成有效供应,会有1-2年滞后期。2017年1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计划在2017年-2021年五年内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2017年实际供地203.9公顷,完成率102%,年均建设规模200万平米。2018年计划拆除4000万平米,建设200万平米,而且还不让搞群租,明显供不应求。我认为这是一个时间窗口,短期内供不应求是常态,如果拆除违建和整治城中村的节奏不减缓的话,租金大概率会继续上升。不过即便如此,因为现在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人不能把所有工资都拿来交房租,房租再提高,只能搬家。所以房租的回报率不会太高,长租公寓这门生意不会太好做。对地方政府而言,未来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转向房地产税,只和房子的价格相关,和房租高低无关。而且房租高了还要挨骂,从政治角度讲政府也不愿意房租太高。政府本意希望通过发展租赁市场来满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降低高房价带来的痛苦感。但在大拆违建的同时,正规的租赁房供应又没跟上,所以引发房价暴涨。整治群租房、拆迁城中村,是这轮房租暴涨的起点,也许并非政府的本意,但现在问题浮出水面了,既不能承认是当初决策考虑不周,也不能收回前言不再整治了,只能打补丁。一是打击黑中介、增加租房用地供应,但有滞后期,二是对群租房城中村睁只眼闭只眼,但能不能恢复到之前的供应量不好说,因为政府整治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有一定风险。而且要考虑增加租赁房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如果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太多,会分流买房需求,对房价形成向下的压力,这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大城市还有控制人口流入的目标,以房控人是惯用的方法,所以土地供应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宽松。最简单的办法是放缓拆除违建、整治群租房。当然,这会影响城市的市容和形象。不过和老百姓怨声载道、城市发展潜力受损相比,孰轻孰重就看地方政府怎么理解了。我的看法是,谁也不愿意住地下室,如果你城市发展好了,房子供应多了,房租房价便宜了,老百姓收入高了,不用你催,他自己就会去改善居住环境。政府的精力资源应该花在提供更好的服务、简政放权、振兴当地经济上。在时机成熟之前,那种强制改善居住环境,“我是为你好”的父爱主义可以少一点。在中国,政府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同时政府的政策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政策方向反转,那市场预期也会在一夜之间逆转。比如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不再限制总量,让农村集体自己决定,那供应量会猛增,价格就有下降的空间了。对社会而言,高房租增加了少数房东的利益,却伤害了多数租房者的利益,社会总收益是负的。后者如果承受不住,搬到更远的地方,多花时间通勤,这部分额外的消耗没有产生效益,纯粹浪费了。人的满意感和生产率无形中下降了,这是现在看不见的,但未来一定会产生影响。另外,产业空心化也是重大隐患。脏活累活不愿意干了,都去玩金融、炒房子,久而久之,中国社会的经济根基就会动摇,大概率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总结一下,我认为这轮房租暴涨,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者没有考虑周全,拆除违建、整治群租房、城中村的速度大幅超前于正规租赁房的建设,供求失衡。中介和资本敏锐地发现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冲进租赁市场抢占房源,在房租暴涨过程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供给。但地方政府要维护房价稳定,所以对大幅增加供地有所忌惮。现在需要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刮骨疗毒”,尽快转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简政放权,从根本上解放被禁锢的生产力,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增加土地供给甚至自由交易,早日让住房回归居住功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