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或可“一叶知秋”
房地产依然承担着由于宏观机构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稳健有序的替代是必要的。而房地产税一稿提交人大快速推进,表明了中央对于房地产调控、地位、作用的清晰认知和定位。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以市场端看有大量的货币因素、土地因素、供给方式、销售手段的因素都在影响房价,但是影响房价的作用逐渐朝向抑制房价上涨的角度,而不是推动上涨的方向。
放水不进入楼市,钱去哪儿?
那就只剩下一种渠道,投资。投资可以细分为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
不能任由房地产按原来的发展路径进行,让市场在一定的计划经济及行政干预下按照新的发展路径进行。房地产不再是赚钱工具资本快速膨胀吸金的东西,而是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绝不是70年的产权50年的建筑质量标准,而是要建百年住宅。所以全面推行第三方质量检测脚步已经迫近了。
在政治局会议中也有明确的指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封堵各类可能成为资本投机的出口和动机,迫使宽出来的钱和制度转向实体经济。
从宏观的角度看,过去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房地产已经被重新定位。中央已经明确权衡过,房地产市场泡沫对于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和对其他产业挤出效应的负面因素,楼市资产泡沫绝对不可能成为这一次的蓄水池。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不觉之间已到了秋季。落叶知秋,近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叶”一片片落下,似乎也能看到一点“秋”意。
一手房地产市场是计划体制下的行政手段干预下的“市场”。二手市场以后会怎样?不得而知,可能会有更多的“行政的手”伸向二手市场。
稳外贸、稳外资实际上就是稳住了出口,但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指望出口在短期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消费方面,家庭大宗消费不可能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拉动经济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有效供给才能实现。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似乎能够找到答案。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要知道,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变化,虽然博弈依然存在,短期内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和税收来源房地产的地位没有被颠覆,但是意图是明显的:让住房成为生活必需品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抑制住房的资本属性。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已经明确释放出信号,将继续使用行政手段干预,绝不让房地产市场成为资本“黑洞”。据央视新闻报道,住建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要求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P2P也好、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地产的高周转也好,都是在跑风险,P2P没跑掉被拍死在了沙滩上,而房企特别是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不好说。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让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宽松有所期待,不过国常会明确表态本次释放的资金将定向流入实体产业,严格防止流入楼市。
为什么一边放水一边严控楼市?
制造业投资必须和制造业的生产周期、产品、市场相关联,短期内不能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内容。而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表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对接下来的房价上涨”零容忍”, 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更不可能成为投资的方向,那边只剩下了一条路,基建。
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
所以本次“宽货币宽财政”实际宽的是基建。
我们应该意识到房地产正在面临的问题:全面收缩,逐利的空间越来越小。
日前深圳迎来新一轮调控政策,新购住宅限售3年、商务公寓限售5年、离婚2年内申请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70%,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沈阳也迎来调控加码,“沈六条” 正式出台,商品住房限购区域扩大至全市,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7月已有上海、重庆、厦门、海口、宁波、佛山、昆明、唐山等逾40个城市发布了各类房地产调控升级政策,累计超过40次。
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表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存在市场,这是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行政干预下的“市场”。
更提到了6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可能房地产的秋天似乎要迅速过去,接下来就是严冬,而且是一个漫长的严冬。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