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手艺融入当代家具 老外说这很中国
因为我是做空间的,跟建筑有关,所以我很关注结构,结构和造型好看,又简洁,我觉得会很理想。比如这把椅子,在椅背造型上,我用了中国明式家具的轮廓线。我选用有机玻璃做座面,实际上就是把整把椅子的结构露出来了。玻璃是平的坐着不舒服,我在上面挖了一个圆凹形,只要你坐过你就知道很舒服。
不一定非要设计师才能做产品
现在船木这种材料已经不多了,都用这种很粗矿的材料做家具,会很费料,而且对于现代的装修也很难搭配得上。所以我跟合作的厂家说,帮他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做,让这些家具跟现代生活能够接近一点,这种做法相对来说会感觉很现代,很有个性,年轻人也会喜欢。
我比较平庸,参展从来不是为了宣示什么,或者说中国文化如何,我只是想让大家认识我们的产品,并且看看大家对这些设计的反应如何,然后去做调整,实际上我们就是在摸索市场。而且我认为产品也不需要太多宣扬,用作品说话。大家愿意接受,大家对你的东西有感觉,这就是最好的评价。
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它本身的机理特点和沉淀的岁月感是很强的。因为它很粗矿,跟现在的家庭环境是有距离的。如果我们使用一种新的材料跟它结合,不但有强烈的对比产生的美感,另外它是跟我们现代的生活环境能够是吻合。所以我是把现代的不绣钢做为它的结构,而船木做在可以欣赏的地方。让每一种材料都能发挥它最大的好处。用一种设计师特有的审美和判断能力去使用材料,即成一种有效的搭配。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结构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好好的利用每一种材料,我想这也是我们设计师应有的责任。
当然,很多人问我,既然这么复杂,为什么你还要做?还要喜欢手工的东西?因为我知道,你可以从手工的东西里面看到手工艺人在里面所付出的情感,他一遍遍的做这件事情,有时候只是简单的重复,但这必须要真心的喜欢这个事情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正是这一点是任何工业化的产品都没法代替的,与此同时,这也就是我们对传统手工艺这些用品,感到亲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用大漆制作出来的家具,会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克制不住的想去触摸它,而且越用越摸就会越来越鲜亮,它用上千年,还是能保留那么鲜艳的颜色,我相信,这样的家具,可以一代代传承,它会给我们传递了每一代的感情和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数码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衰败。为了寻找、帮助以及扶持更多手艺人,陈向京开展“手艺回归”和“京生长”计划。为了使手工艺产品更大程度市场化,他把传统手艺融入当代家具设计。2016年,他把这些家具带到了国际舞台上,有国外艺术评论家说,这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原创设计。
大家对你的产品有感觉就是最好的评价
“名人效应”会是年轻手工艺人的发展阻力
陈向京设计观点:
我去四川考察时,对少数民族漆器工艺进行了深入寻访。但我看了觉得很悲凉。日本的漆器很好,手工艺人都属于国宝,而我们的非遗传人,生存状况都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设计让人们认识到传统手工艺,让大家发现,不一定非要设计师才能做产品,因为这是生活用品,凡是对生活有感悟的人,都可以提供设计方案。
我认为如果把传统的一些东西,换了一种色彩,可能就会换了一种感觉,所以最初我只是想做红色,或者绿色、黄色。我想让它们在色彩上面,跟传统离开一点,跟现代生活近一点。而且中国最好的大漆就是红色,现在真正的漆器很少,我认为已经是衰败了,只有零零散散的小作坊。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延续下去。
今年我参加国际展的这批产品,我用了传统的工艺,但又不受传统造型的影响,这样的产品出来后就成了新的特点。我学的是中国文化,但我总想让外面的人认识到我的产品不会是很传统的,但又不能说不中国。有国外的艺术评论家说,这些家具一看它就是中国原创的东西,我很高兴他这样说,这个东西是新的,是中国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大漆的家具,传递一种东方禅意的以简明心,以物养德的生活理念,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繁华的世界里依然可以保持一颗朴素的初心。
传统的木船已经是被淘汰了,剩下了很大一批这种材料,而这种材料的再生问题首先由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想到了。船木用的都是很硬的,很好的木材。他们想办法让这些木材重新使用,其中主要是做成船木家具。
我读书的时候学的是陶瓷,毕业后参加过工业设计的培训,可以说我所接受的专业面培训是比较广泛的,这很利于我从空间到产品的延续发展。我认为,手艺和产品不矛盾。手工艺品如果不量产,可以做成艺术品;如果要流通起来,也是可以做成产品的。手工艺产品是可以大众化的,这和衍生品的道理一样。我现在就在做设计衍生品,而不是艺术衍生品。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