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娟子“不误正业”的乐天派
张慧娟(左)与父亲张受仓同台演出。
“以前我只是救火救场的小角色,就是一个替补。”张慧娟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比如参加首届‘天穆杯’,这是我第二次救场,因为比赛比较大,当时还真的有点怕。”当时那个小品刚刚拿了大奖,缺少一位主要演员,谁都不敢接,怕把戏砸了。“你行的!”王立海和侯继宽一番鼓励劝说,把她架上了去天津的飞机。原来的角色设定是为男办公室主任,现在要换成女性来演。导演李文启说,“那就试试吧。”为了不让她有压力,比赛过去好几个节目了,他们几个还待在宾馆,就是怕看了人家的节目压力更大。马上要上场了,一行人才出门打车直奔后台。没想到上了台,张慧娟超常发挥,不仅节目拿了奖,她个人还获得了优秀女演员奖。
毕业后,张慧娟被招调到了深圳。“一次在‘大家乐’舞台主持一场鹊桥节目,我认识了正在演出的王立海(已故)和侯继宽,我们这个铁三角长达十几年的友谊开始了。”2006年,他们一起组建了宝安实验曲艺团。在成立宝安实验曲艺团之前,张慧娟对曲艺这门艺术来说,就是一个“门外汉”。
但是,最后她的父母不得不妥协,因为张慧娟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张家口青年晋剧团。入团后不久,流行音乐风靡全国,有点“不安分”的张慧娟又喜欢上了流行音乐,而且唱流行歌曲在市里小有名气。“可是那时父母并不同意我唱流行歌曲,而是把我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张慧娟说。
踩着板凳爱刷碗的“金嗓子”
“演员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用好的作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我希望向老艺术家学习,做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眼前这个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美女娟子”说出这样的话,记者意味深长地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框。于1970年出生在河北张家口的张慧娟身上,有一种和她48岁年龄似乎“不协调”的“朝气”。
她出身梨园世家,小时候喜欢边刷碗边唱歌,曾是小有名气的“金嗓子”;她平时不爱化妆,走到哪儿,把笑声带到哪儿,自嘲是“有点缺心眼的乐天派”;她是宝安实验曲艺团人人喜欢的“美女娟子”,业余时间搞艺术,“不误正业”,获奖无数,却低调行事的深圳市首批民间艺术表演大师……近日,宝安曲艺家协会主席、文艺志愿者张慧娟在参加完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返回宝安后,在喝茶聊天的短暂时段,一下子“刷新”了记者对她的认知——
“我就是一个有点缺心眼的乐天派。”张慧娟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嘛!”张慧娟“没心没肺”地笑着说,“我性格比较任性,有时因为创作,我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瞪眼,不过第二天我就像没事人一样。”
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的“铁三角”
“开始,我只是报节目,渐渐地我就迷恋上了曲艺这门艺术。后来,王立海团长见我好学,就安排一些小的角色让我演。”张慧娟满怀感恩地回忆着,“说实话,看戏容易,演戏难啊!”在张慧娟第一次演小品时,演完之后,主办方提出取消她演的小品,说张慧娟的演技太差了。“当时我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此时,张慧娟豁达地笑了笑,继续说,“立海团长最终凭着能说会道的本事说服了对方。可是,我却委屈地嚎啕大哭,发誓再也不登台。”让张慧娟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一见到王立海,王立海就耐心地给她讲曲艺表演的一些“小诀窍”,并想方设法地安慰她。之后,在王立海和侯继宽的指导与帮助下,张慧娟的曲艺水平飞速提升。
张慧娟(左二)参加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
“我小时候有一个爱好:特别爱刷碗,那时我个儿不高,在厨房里踩着小板凳,一边刷碗一边唱歌,一刷就是很长时间呢。”说起小时候的事,张慧娟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妈妈经常夸我懂事,殊不知我是喜欢唱歌,刷碗的节奏感特别强。”张慧娟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听戏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小时候的她是在父母剧团的后台,躺在戏服堆里,吃着剧团的大锅饭,剧团演员无聊的时候就逗她玩的环境下长大的。她的父亲张受仓是河北省青年晋剧团的一级演员。张慧娟在童年就学会了很多唱段,有时候家里一热闹她就唱上一段。可是听见闺女唱得这么好,父母有点发愁。“唱戏的人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唱戏,因为太不容易了。”张慧娟说。
“这两三年,各种演出填满了我的生活,不过我做到了‘不误正业’。”张慧娟见记者一头雾水,忙着解释说,“是不耽误正业,把下班时间、周末时间都献给艺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误正业”的民间艺术表演大师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