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簧门街有个暖心的奶奶厨房 专门为空巢老人做饭
2015年,她回到家里自己做饭,虽然地址变更,但依旧吸引不少老买主前往消费。加上社区街道的支持,她便开设了“奶奶厨房”这一馆子,来解决空巢老人们的饮食生活。“这个名字是一群年轻人帮我想的,他们觉得我做的饭菜有家里的味道。”
周三活动日
刘道笠和志愿者一道为老人做菜■天府早报记者 胡佳妮 万梦瑶 李国东 摄影报道
给老人做集体午饭
1997年,刘道笠开始与家人开餐馆营生。因为那年头街坊邻居老人居多,经常有人叫她“四妹儿”,并要求送餐到家里。久而久之,比她年纪小的就习惯称呼她为“四嬢”,年纪比她大的就喊她“四妹儿”。
不过,对于刘道笠来说,炒菜才是这位主厨的“绝活”。一个灶台两个炉子一起开火炒菜,左边是回锅肉,右边还煮着豆花,“两边一起做菜动作才快撒,免得大家等久了。”说话间,刘道笠5分钟就麻利炒完了一大锅回锅肉。在让志愿者给老人们盛饭时,她还特别提醒两位小姑娘,一定要双手给老人端饭,“这是传统,不能忘记。”
伙食费只收成本价
“这个肉你要顺着这根筋走,反方向切,这样老年人才吃得动。”为了做好每个菜,她开始手把手教志愿者先从切菜做起。28岁的小段是第一次来到“奶奶厨房”帮忙。“当时看到我们社区在招募志愿者,了解后晓得是帮助老人们做饭,觉得很有意思就来了。”早上7点,她与同事两人就从温江出发赶往“奶奶厨房”,“能帮到老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奶奶厨房传奇
8月1日,星期三,也是奶奶厨房雷打不动的老年活动日。在这一天,刘道笠要和“奶奶厨房”的志愿者们一起为来到馆子里的老人们做顿集体午饭。
早上9点,奶奶厨房的“元老级”志愿者罗承锦就从菜市场买回了当天要做的食材。“这次买了肉、粉丝、豆花、扶手瓜、丝瓜等,一共花了84元。”她告诉天府早报记者,“以前我们每人只收5元,今天哪里晓得要下雨,买的又比较多,就涨价到每人收8元,一个桌子8个菜。”
她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有不少志愿者加入到奶奶厨房义务帮忙。“前前后后志愿者都有百来人了吧,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对于大家以及社会上的帮助支持,刘道笠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好人好事谁没有做过呢?只是我占了个天时地利,正好做出来了而已。反正我会一直做下去,如果做不动了就交给社区继续做。”
菜买到位,刘道笠就和大家开始忙活了起来。
成都簧门街社区有家奶奶厨房,解决了空巢老人们的饮食生活。近日,天府早报记者走进社区,一探究竟。作为创始人,今年70岁的刘道笠,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算高龄老人,但刘道笠却不这样认为,“比我年级大的太多了,”刘道笠说道。自己还能动,就还能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老人。在街坊领居眼中,她是亲切的“四嬢”或“四妹儿”。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